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首选提供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电 话:0755-83995038

邮 箱:support@digipower.cn

Q   Q:2850162577

销售咨询Q Q:2850162536/2850392242

网 站:www.digipower.cn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泰然七路25号苍松大厦北座20层2008室

行业资讯

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概念与建设
作者:管理员 2014/2/21 14:50:00
前  言
 
    我们认为,“数字城建档案馆”概念的核心是其具备城建档案数据的远程访问、交换及互操作的能力。它有“一个中心、三个阶段”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发展阶段、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想澄清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概念。尽管许多人已经认识到“档案数字化 + 网站 ≠ 数字城建档案馆”,但反而使这一概念搅得更加模糊不清。事实上,单一城建档案馆在实现了全部馆藏的数字化、并已进入电子档案管理阶段、实现网上档案信息发布后,就已向数字城建档案馆迈进了一步,即使还不具备交换及互操作的能力。要具备数据交换与互操作的功能,则涉及到该馆的信息化环境问题,因为数据交换与互操作是一个多边参与的过程,所谓一花独秀不是春正是这个道理。要做到满园春色就,我们的国情来说,不可能短期内在全国普及数字城建档案馆,而且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我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文化影响及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城市与城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就近亲和性,也就是说,我国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发展模式是以区域式发展为主要特征。 即便是将来全国的经济都很发达,也没有理由每个城市都建数字城建档案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作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相反应从现在起,就必须把握数字城建档案馆发展的方向与要求,同时按国标做好城建档案的著录及馆藏档案数字化及电子文件的管理,以便日后搭乘城建档案的网络快车。很明显,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是全国城建档案全体同仁必须面对与关心的大事。 
一、 数字城建档案馆概述
    由于“数字城建档案馆”与综合档案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的、作用及采用的技术处理手段等有相当大的差异。
    目前对“数字城建档案馆”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表述,但它必须体现出城建档案自身的作用以及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担负的重任,强调城建档案信息是制定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进行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信息资源。
    从城建档案的特点来看,它具有形成与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空间结构复杂性、专业技术性、数据存储的系统性、现势性、动态性等,只有充分体现这些特征,才能更好为城市建设服务。
    因此,可以将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概念完整地表述如下:
    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具有城建档案数据的远程访问、数据交换与互操作能力,并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支撑、保障、服务的应用系统。
    数字城建档案馆的作用与意义:
    1、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库集群,并通过高速网络及数据互操作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库集群连接起来,建立数字城建档案的数据仓库与交换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2、数字城建档案馆将信息服务模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包含有城市全部基础设施(地上建筑与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空间信息,是未来城市运转的能源,不仅在政府宏观决策中会得到重要应用,它能直接将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空间、与生存环境的信息系统、全面地展现在他们面前,随着国民经济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会进入千家万户。
    3、数字城建档案馆具有数据的海量存储功能。它存储有全市辖区内地上与地下的、可见与不可见的全部信息资源。
    4、实现了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服务与利用。在数字城建档案馆建立的初期,可采用常规信息服务模式:即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录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查询。该平台可提供多种查询途径及完善的管理、调用控制功能,不仅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并具有对查询结果可进行显示、排序、转存、打印输出等功能。
    深层次服务与利用是指支持社会各部门在该平台上开发专业应用系统或建立其他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城市环境保护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城市生态建设或改造虚拟现实等。   
二、建立“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可行性
    1、城市基础信息设施有保障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信息网络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特别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近年来推出的如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DDN(数字数据服务网)、帧中继、无线接入、综合宽带接入等接入手段,通信能力、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所应用的网络技术、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元数据技术、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有些部门已在利用这些技术建设专业信息系统,并初获成功,从而为“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国家GB/T 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3-2001《 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的颁布及相应配套的城建档案管理与著录软件的推广,可为数字城建档案馆提供长期、稳定、规范、标准化的数据资源。特别是广州、上海、深圳等地的城建档案馆已基本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在步入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阶段后,已启动了数字城建档案馆工程。此外还有更多的城市开始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三、“数字城建档案馆” 的建设内容
    “数字城建档案馆” 主要内容有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数据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
    1、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1)数字城建档案馆需要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高可靠性的数据安全系统;
    (3)高速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高性能服务器和其他网络设备等。
    (4)网络环境建设:分为三个层次:馆内部网、与政府连接的政务网、与互联网连接的公众网,并实行三网物理隔离,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网络。
    2、标准规范的制定
    数字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及用户、设备等管理性标准规范,还有待于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统一推广实施,以保证数字城建档案信息的统一规范和资源共享,保证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顺利开展。
    (1)管理性标准规范;
    (2)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3)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4)空间数据元数据标准
    (5)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鉴定标准
    (6)数字档案存储格式与载体标准
    (7)技术性标准规范:包括数字档案馆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长期保存格式规范、数据加密算法规范、网络数据传输规范、数字水印标准等。
    3、城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馆藏数字档案的数据建设
        1)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
        2)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的;
        3)项目级著录信息数据库;
        4)工程级著录信息数据库;
        5)案卷级著录信息数据库;
        6)文件级著录信息数据库;
        7)数字化档案文件;
        8)CAD文件数据库;
        9)照片档案信息数据库维护;
        10)声像档案;
    (2)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专业协会及勘察设计单位的电子文件材料;
    (3)其他与城市建设档案性质有关的行业、专题信息资源库;
    (4)对城市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档案、发明、专利等;
    (5)采购一些全文光盘数据库补充数字城建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不足;
    (6)互联网上其他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
     4、应用系统开发
    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应用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城建档案信息发布网站、城建档案数据交换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及保证平台运行的保障体系。
    (1)信息发布网站:目前已有许多城建档案馆都建立了信息发布网站,其中有些还很有特色,实现了网上政务、网上业务、常用表格下载等功能,对于政务公开、减化办事程序、方便市民、加强全民档案意识等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信息发布网站相当于政府网的“外网”。
    (2)数据交换中心:网站毕竟是面向公众的,无法完成城建档案深层次的、大规模的、及时的城建档案资源利用。数据交换中心有二个基本功能:一是实现对城建档案数字信息、电子档案的收集与管理,重点在交互性,实现城建档案业务的网络化;二是按一定的数据共享协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数据交换中心相当于政府网的“内网”。从档案数据安全方面考虑,数据交换中心还不能为社会公众服务。
    (3)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其功能通常以与用户交互方式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公众服务、满足城市在基础设施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为主。但作为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必须要对编辑规则、符号配置、数据质量控制、查询检索、制图输出、海量数据的存储、系统的可伸缩性、系统的开放性、多用户的并发访问、INTERNET解决方案等进行可操作的定义,并形成一套与开发工具无关的类库和规则库,其中规则库是平台的核心。规则库的建立是先通过对市政基础设施各专业的业务作抽象和综合,对每个规则库都封装相关应用领域中所需的专门知识,从而实现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在本信息服务平台管理、维护、修改和模拟自己的设备设施。这是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的最主要功能。 
    “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有:
    海量数据技术:包括存储、管理、检索和压缩“数字城建档案馆”工程所包含的大量信息;
    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数字城建档案馆”需要统一的协调。这不仅需要数据共享协议,而且需要互操作协议;
    元数据技术:解决由于信息量日益巨增而产生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分发与共享要求迫切的问题;
    多元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多元数据融合实现信息可视化、人性化、自然化新特征,挖掘多元数据的潜在价值;
    3S(GIS、GPS、RS)技术:利用3S技术(即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使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更有效、迅速地利用和传播;
    超链接技术:基于图形、图像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超链接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面向公众的信息采集共享和服务技术、大型软件可靠性技术、信息反馈处理技术、信息压缩技术、编码与数字处理技术等。
    (4)保证平台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利用、系统维护四个模块。
        1)信息采集:包含信息接收、信息搜寻二个子系统;
        2)信息管理:主要是对采集过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维护等处理,将大量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包括:数字档案规范化,元数据著录,分类号、主题词标引,原始档案著录,目录管理,档案鉴定,报表打印,信息统计等功能。
        3)信息利用:对数字档案馆管理的海量数字档案信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超越时空界限的利用服务,可以做到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得到权限许可的档案信息。
        4)系统维护:主要功能是保证数字档案馆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正常运转,并对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支持。系统维护首要的是保证系统安全。根据国家保密局《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的要求,系统的安全保密应包括:物理安全、网络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和安全保密管理。 
四、建立“数字城建档案馆” 建设原则
    “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前途十分光明,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要突出系统建设的要求,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注重实效。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信息共享和系统安全的关系、技术先进性和技术成熟性的关系,具体实施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在建立“数字城建档案馆”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标准性原则:系统设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包括统一标准的空间基础平台和数据交换格式,并尽量与国际标准兼容。
    3、先进性原则:系统所有组成要素均应充分地考虑其技术的先进性。只有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系统性能和效益。因此,要采用目前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及设备,同时,配之以先进和高效实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整个系统能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安全性原则:安全可靠性是衡量一个系统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确保系统网络环境中单个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软硬件系统整体的容错能力、安全性及稳定性,使系统出现问题和故障时能迅速地修复。因此需要对系统关键应用和主干设备考虑有适当的冗余;对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提供可靠的备份能力和有效的恢复手段。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操作规程,以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实用性原则: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资金的到位及城市宽带网络的建设,信息系统将会不断的扩充和完善,但这并不是抛弃前期投资的技术和设备,而是在原有系统上的扩充与完善。因此,我们应本着实用的原则,尽量选择扩展性良好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应用系统设计也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为今后系统应用的扩展和系统升级提供必要的接口。
    总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进步使城建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管理范围在发生改变,城建档案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面临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建立“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城建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未来城建档案馆发展方式的全新理念,它对于实现城建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城科会城建档案信息专业委员会   王淑珍
深圳市城建档案馆  张志敏  高宏山